如果把路比做人股票配資平臺排名,不同的路當有不同的氣質。318國道的氣質是什么?有人說是奇美,有人說是奇險。
318國道東起上海人民廣場,西至西藏聶拉木縣,沿北緯30度線橫跨中國東西。說她奇美,因為沿著這條路,你能穿越平原、丘陵、高原、盆地、湖泊、山脈、冰川、原始森林;說她奇險,因為修筑318國道西段時的艱險在世界公路史上前所未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由此發端。
今年7月間,解放日報“信仰之路Ⅱ·大國之道”報道組循318國道采訪。一路上,我們逐漸意識到,318國道的奇險與奇美其實是有內在聯系的,甚至是有因果聯系的:正因為筑路先輩克服了奇險,后人才得以領略沿途的奇美。
古人云:“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苯裉?,我們可以說,318國道的險與美可以兼而得之了。
“這些正處于生長期的川貝母,現在看起來并不起眼,等到收獲的季節,就會給全村帶來巨大的收益!”在西藏米林市川貝母產業園的溫室大棚里,邦仲聯村第一書記扎西尼瑪喜悅地對記者說。
在西藏,九成以上的國土面積仍然是農牧區,農牧業發展直接關系群眾增收、鄉村振興、社會穩定。在著力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背景下,當地以“優化一產、壯大二產、提升三產”為戰略指引,積極探索更為均衡、更具活力的產業體系。
邦仲聯村所在的米林市,藏語即為“藥洲”之意,在連綿起伏的高山峽谷內,滋養超過3500種草藥。而這個村的致富路,正是圍繞小小的“金疙瘩”——川貝母展開。
“全鏈式”開發新產業
位于海拔2980米的米林市邦仲村安置點,是邦仲聯村村民的新家園。這里是由兩個村落搬遷整合而成,111戶448名村民移居于此,開啟全新的生活篇章。
如何保證村民們搬得進、留得住、守得好,是擺在當地干部們面前的頭等大事。首先是安居,政府斥資1.93億元,在安置點建設一系列公共服務設施,既有住房、道路、防洪堤、護坡、橋梁,也有村級活動場所、幼兒園、自來水廠及入戶溫室等。
“房子都是政府幫忙蓋的,老百姓一分錢都不用出?!痹髂岈攷е浾呗酱逯?,一幢幢新房整齊排列,7人戶以上家庭分到的是兩層式樓房,6人戶可以拿到平房,人均居住面積為30平方米左右,每戶還配套有四五百平方米的院子。村民們紛紛利用起這些空間,有的種上了櫻桃樹和蘋果樹,發展庭院經濟,有的則開起了雜貨鋪,做起小生意。
政府斥資1.93億元,在安置點建設一系列公共服務設施,
安居只是第一步,樂業才是關鍵。群眾離不開土地,邦仲聯村的村民們,曾經以青稞種植和養牛為主要生計。但傳統種植業產能低收益小,當地需要一個勞動密集型,能夠為群眾馬上增加收入的產業。
川貝母種植成為首選。在全球,有130種百合科貝母屬植物,廣泛分布于北緯26度至65度之間。中藥川貝母是百合科貝母屬6種植物的統稱,它的鱗莖皆可為藥用,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痛功效顯著。
作為“止咳圣藥”,它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且生長緩慢,原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至5000米的高原中。林芝米林市是藏藥發源地,有著西藏藥洲之稱,冬干夏濕,生長著3500多種草藥,有著草木食蟲皆可入藥的適宜氣候,是孕育川貝母的道地產區。
然而,生產僅是中草藥產業的最前端。雖有契合的自然資源,種植技術、銷售渠道、市場營銷等等,對于當地村民來說卻都是盲點。基于自身基礎薄弱的現狀,要實現產業振興,就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與協作,通過引入社會主體等方式,壯大發展能力。
從供給側來看,以川貝母為原料的中成藥超過了1000種,正品川貝母的需求每年增加了5%。比如大眾所熟悉的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十味龍膽花顆粒,就是以川貝母為主要原料藥材,該品牌已在青海、四川等地開辟自有貝母種植基地,且還在向外尋找合適的產區。
川貝母產業化種植示范項目溫室大棚。
鄉村有土地資源,政府為邦仲村安置點平整配套了550畝土地,企業有資金與技術,可以把科學、規范化的川貝母種植經驗帶到西藏。
于是,米林市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和技術力量,與香港京都念慈菴總廠有限公司、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通過種植、管理、產品銷售“全鏈式”運營模式,實現科學化、規范化運作。
2022年6月4日,川貝母產業化種植示范項目正式簽約落地,標志著這一產業正式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探索利益聯結機制
每天清晨,種植戶白瑪羅布便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他穿梭在溫室大棚之間,仔細查看著川貝母的生長情況。這些小小的植物,承載著他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經過三年的精心培育,它就會從田頭走向加工廠,最終進入市場,為村民們帶來可觀的收益。
小小的“金疙瘩”,承載著村民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這個項目長達兩年多的商談過程中,雙方明確產業園的保底產量是36噸,用工過程當中優先使用本地的老百姓,并教會他們川貝母種植技術,增加他們的收入。這些利益都是領導干部為老百姓爭取而來的。”西藏曼郎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明貴說。
這正響應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要求的“強化產業發展聯農帶農,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掛鉤機制”。鄉村引入市場主體,不光要讓企業受益,同樣也要富了村民。當前,各地正在探索結合農戶自身條件和增收致富需求,選擇合適的聯結紐帶,通過“保底收益+按股分紅”“保底價+市場價上浮”等多樣分配方式,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在邦仲聯村,安置點群眾的增收來源多樣,包括固定收益、保底收益、溢價收益和勞務收入這四個方面?!笆紫仁腔刈饨稹R黄诖ㄘ惸富刈赓U費80萬元,二期租賃費70萬元,這些都是歸邦仲安置點所有。到目前為止,企業已經兌現152萬元的固定收益?!痹髂岈敻浾咚闫疬@筆經濟賬。
保底收益每輪(三年)按保底產量36噸×160元/公斤的標準來計算,三年可以帶來總收益576萬元,平均下來每年192萬元;溢價收益按保底產量上增產18噸×160元/公斤的標準來計算,三年總收益288萬,年均96萬元。
“通過與企業建立利益連接機制,不僅每三年能為群眾帶來保底千萬元以上的收益,還能提供4萬人次的就業機會,帶動就業增收八百余萬元。”米林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龍戀說。
溫室大棚的建設,優先吸納當地村民參與,投用后的除草等各類工作,也百分百都有本村村民的加入,每人每天可拿到200元的工資。同時,經營企業無償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和指導,讓村民們掌握種植本領,實現從收入靠補貼,到致富靠產業的轉變。
寒來暑往之間,安置點村民的日子正越來越好。
川貝母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實需要3-4年,在這樣寒來暑往之間,安置點村民的日子正越來越好。“大家住上了新房子,去縣里看病更方便,從1個小時縮短到20分鐘,在川貝母產業園工作,也獲得了穩定的收入?!痹髂岈斦f。
這些生于高山上的川貝母,綠了青山,紅了日子。據了解股票配資平臺排名,米林市將加快推進援藏項目“米林市高原農業科研示范基地項目”建設,通過采用“基地+集體+農戶”模式,在米林市丹娘、朗嘎、巴嘎等8個安置點、村集體經濟和庭院經濟種植戶推廣川貝母種植,探索聯農帶農機制,提升邊境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作者:查配資炒股 發布時間:2024-09-11 08:36:57
2025-04-21
2025-04-18
2025-04-14
2025-04-11
2025-04-08
2025-04-06
2025-03-31
2025-03-27
2025-03-23
2025-03-19
2025-03-15
2025-03-14
2025-03-12
2025-03-09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