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現代化改革再深化正規實盤股票配資平臺
筑巢引才環境留才產業興才
——安陽實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計劃紀實
群泉爭涌,洹水淙淙。千載文明,奔流傳承。
傅說為相、婦好請纓、文王演易、西門豹治鄴、岳飛精忠報國……安陽歷史上寫滿了千古人才的傳奇佳話。2020年3月24日,安陽面向全社會發布“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計劃,傳遞求賢若渴的信號,又一次激活了洹河之濱的“一江春水”。
“洹泉涌流”,奔騰向“陽”。近年來,安陽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營造愛才氛圍,不斷延伸政策廣度、提升服務溫度、增添愛才熱度,厚植人才沃土,加快建設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以產聚才、以才興產,推進產才融合,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從“吸引集聚人才”到“人才引領發展”,從“引育人才以量為先”到“人才隊伍量質齊優”的蝶變。
“洹泉涌流”
構建聚才“強磁場”
“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的安陽,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任何時期都更能成就人才!”安陽在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強市的征途中發出吶喊。
“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計劃,既是安陽市委、市政府對當前人才形勢的積極回應,也是對未來城市發展的深刻謀劃。近年來,安陽精心構筑并持續提質升級“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計劃“3+23”人才政策體系和“洹泉涌流”高層次人才引進“1+23”政策體系,突出事業引人、環境留人導向,以加快建設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引領,堅持以產業聚人才,用人才促產業,用真金白銀、精誠服務、一流環境吸引和留住人才。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安陽圍繞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精品鋼及深加工、高端裝備制造、文化旅游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以及其他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產業的發展和需求,打通引才舉措、推進機制、服務配套等各環節,構建起人才發展生態優化、真金白銀資助激勵、超常規硬核舉措推進等一體化政策和制度體系,形成更加開放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全方位、全鏈條、全要素、全周期人才發展政策體系。
從蕭山之側,到珠江之畔,“洹泉涌流·招才引智”萬里行活動將安陽人才政策傳遞至大江南北的知名高校。從《既來之擇安之》《我們,來啦》等人才宣傳片到“洹泉涌流”十佳最美人才評選和“洹泉涌流揚帆啟航”頒獎盛典,安陽尊才敬才的氛圍愈加濃厚;從“人才粉絲節”到“破殼計劃”樂創集,安陽的引才、育才舉措不斷創新……目前,安陽已經形成“一崗一房”“人才服務一卡通”“人才夜市”“直播帶崗”“青年人才輕創業孵化‘破殼計劃’樂創集”“青年人才聯誼派對”“人才粉絲節”等十余個更具區域競爭優勢的“洹泉涌流”品牌矩陣。
這也是“洹泉涌流”人才政策特色品牌叫得越來越響的秘訣,源于不斷創新、完善、升級,不斷契合市場、貼近人才。
2023年,安陽創新探索“編制在市里、工作在縣(市、區)”引才新模式,使用市直人才專項編制統一為開發區(示范區)引進人才,來自全國各地的412名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報考者參加考試。安陽通過優化引進人才使用編制辦法,充分發揮機構編制資源聚集人才的基礎性作用,在全市事業編制總量內,為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核定600名人才專項編制,實行“政企雙聘、政聘企用”,為重點企業引進急需人才,匯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憑借政策強勁引力,4年來,安陽累計吸引5.98萬余名各類人才來安就業創業。
筑巢引鳳
打造發展“黃金臺”
人才引進來,不僅要有合適的崗位、溫馨的居所,更要有廣闊的科研平臺和發展舞臺,才能筑牢引才“黃金臺”。
此心安處是吾鄉。2021年,安陽在全省率先實施“一崗一房”引才新舉措,讓各類人才實現有崗也有房、樂業又安居。
一方面,精準開發好崗,量身設崗引才。入企探廠、訪企拓崗,靶向、精準開發優質崗位,動態更新崗位供給庫,多元化、高頻次、大規模舉辦各類招才引智活動,全力打造“集成性”線下線上引才服務平臺,實現好崗觸“屏”可及,英才踏“云”而來。四年多來,累計開發崗位14.8萬余個,舉辦招聘活動千余場、人才夜市13場、主題直播帶崗70余場,引進(入庫)“洹泉涌流”三類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儲備人才、其他特殊人才)1.1萬余人。
另一方面,精細開發好房,為雁筑巢引才。通過“改現房”“建新房”“租好房”等形式,多渠道開發、高品質建設、精細化管理,標準化運營人才公寓,完善配套配建,用房申請一站式辦結,引進人才拎包入住、免費使用3年。全市人才公寓總量達到10455套,今年新增5020套,計劃年底前全部完成。精心打造青年人才驛站,籌備1000余張床位,為來安求職的人才提供短期免費住宿。同時,“住”“助”結合,對引進人才及其配偶首次在市內購房的,一次性給予最高12萬元購房補貼,累計發放購房補貼511萬元;引進人才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在原定基礎上再上浮20%。
使用“洹畔英才卡”,連買奶茶、看電影、吃扁粉菜都能打折!VIP般的待遇,讓引進人才感受到了安陽人才服務的細致,有了家一樣的感覺。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安陽聚焦服務人才的“關鍵小事”,不斷優化一窗通辦、一卡通行、一站集成、一支筆認定、一事一議“五個一”服務體系,30余項服務“一次不用跑”,各類服務事項“一卡通行”,各類待遇“免申即享”。四年多來,累計近9.9萬人次通過“一卡通”享受各類待遇近5766萬元。215人通過“企業家一支筆”享受政策。
優質高效的“店小二”式貼心服務,不斷涵養了安陽的留才生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留安創業發展。
產才融合
厚植興才“生態圈”
識才之能,用人之長。
科技創新有平臺,人才發展才會有“舞臺”。
安陽立足打造區域先進制造業中心,實施產才融合集聚工程,聚焦低空經濟、新型材料等特色產業開展專項引才,加速構建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的發展格局。
聚焦特色產業引才—緊抓低空經濟發展戰略機遇,核定100名人才專項編制用于藍天實專項引才,匯聚院士領銜、長江學者加盟的科研團隊30余人;加大新型材料產業鏈引才力度,光遠新材引進行業優質研發團隊,解決關鍵難題,打破國外壟斷。
依托創新平臺聚才—安陽“智慧島”在全省首批投入運營;中國農科院安陽創新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組建安陽市科技創新研究院,首批布局9家產業科創研究院,圍繞強鏈補鏈謀劃重大攻關項目,促進成果轉移轉化落地;全市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252家;建設運營安陽(北京)離岸創新中心和啟迪安陽科創中心“雙中心”,實現“研發在京津,智造在安陽”;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達到24家,轉化成果超百億元。
突出重點項目納才—與任發政、向錦武、瓦列里·圖波列夫等12位海內外院士開展項目、技術等合作,圍繞裝備制造、低空經濟、新型材料、醫療健康等產業發掘培育項目,推動人才與項目精準對接。與李付廣、劉章鎖、茹振剛等中原學者及其團隊累計建立7個中原學者工作站,開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和產業開發等合作。三強醫療通過12個研發項目引進緊缺人才,獲得18項專利,年銷售額增長7000余萬元;大潮炭能與蔣劍春院士合作,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容炭生產線,打破國內依賴進口局面。
近5年,安陽市財政科技投入增長了10倍,匯聚了一批創新平臺,為廣大英才提供成就夢想的舞臺。一個個項目在引進人才的智慧創新下培育壯大,一批批奮斗者在安陽這片沃土中追夢奔跑。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強市,是安陽人民的共同夢想。強市之強,靠創新、靠改革、靠發展,歸根結底,是靠人才。
人才強,則安陽強;產業興,則安陽興。安陽用心、用情、用力實現一次又一次與人才的雙向奔赴,全力打造創新創業的理想之城、樂創之城、安心之城、人才友好之城。
每一天正規實盤股票配資平臺,安陽因人才的匯聚生生不息;每一天,安陽都在敞開胸懷,邀約天下英才;每一天,安陽和生在這里、來到這里的人一起,心懷夢想,攜手同行。城市與人才,在安陽互相成就,共同出彩。
作者:配資開戶 發布時間:2024-09-13 09:44:45
2025-04-21
2025-04-18
2025-04-14
2025-04-11
2025-04-08
2025-04-06
2025-03-31
2025-03-27
2025-03-23
2025-03-19
2025-03-15
2025-03-14
2025-03-12
2025-03-09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