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股票配資杠桿,《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支持創新藥械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簡稱《措施》)掛網公布。
這被認為是該市促進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2023年,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總產值已達1178億元。今年1月印發的《廣州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將支持創新藥研發、支持創新醫療器械研發、支持創新藥及醫療器械產業化落地等列為“加快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并擺在了文件的靠前章節,足見對創新藥械的重視。
《措施》提出,一方面強調通過優化公立醫療機構考核指標,促進創新藥械入院使用,另一方面則明確將加大力度推動醫療機構制劑研發及轉化,從醫藥企業、醫療機構兩端雙向驅動,暢通創新藥械研發、應用鏈條。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還注意到,近期廣州市醫療保障局等部門,以及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南沙區等區也都先后出臺了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政策。這顯示,廣州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多層次政策體系正在加快落地。
優化公立醫院創新藥械考核指標
多家醫藥企業負責人向南方財經去媒體記者表示,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是企業發展面臨的難題之一。上市初期,由于市場對于創新藥械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有限,可能導致醫藥研發企業面臨市場需求預測難度大、銷售預期不穩定等問題。
對此,《措施》提出,要促進創新藥械入院使用,并配套提出優化公立醫療機構創新藥械考核指標的系列安排。
其中,明確落實取消醫療機構藥品配備總品種數限制,督促醫療機構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醫療器械相關委員會工作會,自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正式公布后三個月內、“廣州市創新藥械產品目錄”公布后1個月內召開會議,及時將國談藥、創新藥械按需納入醫療機構用藥或用械目錄,做到“應配盡配”,優先選用。
同時,要調整“廣州市三級公立醫療機構藥事工作評價指標與評分方法”及“廣州市市屬區屬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增設國談藥、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配備率、召開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醫療器械相關委員會工作會議次數作為考核指標,剔除國談藥、創新藥、創新診療項目對人均藥品費用、人均醫療費用等相關指標的影響。
除聚焦臨床應用外,針對創新藥械研發環節,《措施》也進一步強調院企合作導向。一方面,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研究型醫院,鼓勵藥械生產企業研發人員與醫療機構臨床專家對接,助推創新研究和轉化平臺建設,完善醫工融合協同創新和信息互動交流工作機制。
另一方面,《措施》還要求每月組織醫企對接會議,開展有組織藥物臨床試驗,并鼓勵取得GCP資質的醫療機構設置臨床研究床位,優化多中心臨床研究倫理審查流程和互認范圍,提高創新藥械研發效率。
支持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跨境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除生物醫藥企業外,處于臨床應用一線的醫療機構同樣是創新藥械的重要研發主體之一。
為此,《措施》提出,要推動醫療機構制劑研發及轉化。具體包括,開展廣州地區中醫藥重大科技項目,推進中成藥大品種藥品二次開發及推進經典名方向醫療機構制劑、醫療機構制劑向中藥新藥遞級轉化,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跨境使用。
此前,中藥制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跨境使用已有試點。2023年,作為首批試點,廣東省中醫院5個臨床使用超過20年的院內制劑品種即已跨境發往澳門,由澳門鏡湖醫院接收使用,打通了內地中藥醫院制劑跨境使用的通道。
今年8月印發的《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工作任務》再次明確,要協調推動香港“長者醫療券”在灣區內地拓展使用,推動內地中藥制劑跨境至澳門使用。同時,持續擴大“港澳藥械通”目錄與臨床應用范圍,優化政策審批流程,組織遴選第三批指定醫療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有醫藥企業負責人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內中成藥及大健康產品的互通互認程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例如,當前政策允許港澳地區上市5年的外用中成藥在廣東省實現簡易注冊,但口服港澳中成藥還未實現互認互通,為企業拓展市場帶來較大的限制。
為此,該負責人建議,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應進一步探索打破制度性壁壘,同時發揮好龍頭企業在科研、市場、投融資方面的集聚和引領作用,推動建立覆蓋龍頭企業、高校院所、醫療機構和創投基金的多方合作機制,打造“港澳研發+廣東轉化”“廣東研發+港澳孵化”“港澳產品+廣東應用”等多種新型合作模式股票配資杠桿,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協同發展。
作者:股票實盤 發布時間:2024-09-06 19:52:08
2025-04-21
2025-04-18
2025-04-14
2025-04-11
2025-04-08
2025-04-06
2025-03-31
2025-03-27
2025-03-23
2025-03-19
2025-03-15
2025-03-14
2025-03-12
2025-03-09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