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我們即將迎來白露節氣。俗話說“白露地里見濕泥,紅薯一天長一皮”,此時正是紅薯生長的好時節。 我國是世界上薯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手機股票配資,馬鈴薯和甘薯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球首位。
一只薯,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薯”中精品,為何源自南粵?“小特產”如何蛻變成“大產業”?本期《二十四節氣話財經》帶你看。
01 一只薯的“前世今生”
紅薯,又稱番薯、甘薯、地瓜、紅苕等,是我國僅次于稻米、麥子、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既能充饑管飽,也能制作成各類美味佳肴的它,原產地卻并不在我國。徐光啟《農政全書·甘薯疏》云:“閩廣薯有二種,一名山薯,彼中固有之,一名番薯,有人自海外得此種。”400多年前,廣東東莞人陳益從國外帶回一根薯藤,成為最早引進甘薯的人之一。自此,薯香便從南海之濱飄香全國各地,廣東薯業發展的種子也悄悄生根發芽。
如今,甘薯廣泛種植于我國各地,而要數全國最大的鮮食型甘薯種植區,還得看廣東。廣東擁有疏松的沙質土壤,通氣性良好、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薯塊的形成與膨大,造就了薯業發展的獨特自然地理優勢。作為我國薯業的重要基地,廣東深入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提高了薯類作物的加工效率和產品質量,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協同增長。
02 “薯”中精品,為何源自南粵?
近年來,廣東薯業引入數字化管理,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通過5G視頻監控、風光水傳感器、土壤監測傳感器等各項智能設備不斷提升薯業種植技術。此外,冬種馬鈴薯技術、“稻—稻—薯”等高效產量模式的應用,更是讓廣東薯業從過去的粗放發展模式,一步步邁向質量與效率并重的新階段。
產業振興,種業先行,科技助力。經過多年的培育,廣東針對健康種薯種苗繁育和栽培技術的科研成果頗豐,全省各地培育出多種品質優良的薯類,“廣薯”的名聲越來越響。
隨著“廣薯”在種植面積、品種質量、市場銷量等方面不斷提升,一個標準化、規?;?、全鏈條、品牌化的薯業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03 一只“小薯”
如何蛻變成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除了直銷鮮薯外,廣東也在不斷拓展薯類產品開發的想象空間,薯業加工正逐漸走向多元化。在加工技術上,廣東薯業不斷加強原料加工適宜性篩選、鮮薯儲藏保鮮、甘薯品質數據庫建設、多元化加工等關鍵技術攻關創新,提升薯品附加值。此外,一些利用大數據技術打通產銷渠道的數字農場、搭建覆蓋一二三產的“甘薯+”多樣化經營業態等創新實踐,也讓一只“小薯”的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成為增收致富的“大產業”,為廣東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注入強勁動力。
2023年以來,廣東圍繞薯業發展,出臺《廣東甘薯產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6年)》(“薯六條”)等政策,積極推動形成甘薯品種、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各環節整體協同共促的良性發展格局。
從傳統到現代,從“小特產”到“大產業”,廣東用不斷前行跨越的步伐,走出了一條“藏糧于地變豐景”的薯業發展之路。
2024年9月6日—8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即將在甘肅定西盛大開啟。該博覽會由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中國貿促會農業行業分會于2010年首次創辦,至今已成功舉辦十三屆,是國內唯一一個國際性薯業專業展會。據悉手機股票配資,本屆博覽會期間,廣東薯業展團將攜一眾“薯中精品”精彩亮相,在豐收的季節向世界展示灣區品質。
作者:財盛配資 發布時間:2024-09-06 19:55:39
2025-04-18
2025-04-14
2025-04-11
2025-04-08
2025-04-06
2025-03-31
2025-03-27
2025-03-23
2025-03-19
2025-03-15
2025-03-14
2025-03-12
2025-03-09
2025-03-05
2025-03-03